通过小试及中试,明确生物降解的有效性及潜在二次污染,充分利用已有或新建的井作为注射通道,避免资源浪费。
充分利用地下水循环传质作用,尽量少建注射井,尽可能使用基于废物或工农业副产物的药剂。
合理设计药剂注入或抽出-注入循环方案,避免污染羽的扩散,尽量使用来自于地块的土著微生物,避免使用外源微生物。
定期监测生物降解副产物,避免有毒副产物的富集与扩散,考虑水平井与垂直井的结合使用,增大药剂影响半径,提高注入效率。
结合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优化自然衰减,保证长期稳定性。
修复工程施工和运行阶段:
建设临时或永久性监测井和注入井时,尽量使用直压式钻进而非传统的螺旋钻进,减少钻屑的产生或丢弃,使用其他工程过程中的清洁水或处置水,用于药剂或泥浆浆液的配制或者作为循环
用水进行注入,土壤混合搅拌区与固废存储区应分开,避免造成交叉污染,在一些特定的地质单元中,无需高压注入也能保证介质均匀分布时,推荐利用现有的注入井进行常压重力注药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量使用脉冲式注入替代连续式注入药剂等材料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或罐体包装,减少包装废物的产生,用火车代替货车运输修复所用的大体积工业副产品。